第583章 鼎足而三(12)-第2/3页



        刘禅也没有让门吏先通报?    而是直接问道:

        “丞相在何处?你前面带路?    我要探视丞相病情。”

        门吏可不敢敷衍?    如实回答道:

        “不知丞相在何处。只得丞相钧旨?    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

        刘禅按照太后的叮嘱?    下车步行,以示对相父的尊敬,近侍远远跟随?    他自己漫步前行。很快走进第三进院子,一眼看到孔明独倚竹杖?    在小池边观鱼。

        刘禅一见诸葛亮并没有卧床不起,心中高兴,丝毫没有因为诸葛亮托病而心中不满,他阻止近侍通报,轻步走到诸葛亮身后,观看良久以后,才徐徐问道:

        “丞相身体已经大好了吗?”

        诸葛亮表面上是在观鱼,实际上还是在考虑抵挡曹丕五路进攻的方略。

        因为刘禅不理朝政,诸葛亮与李严同为顾命大臣,还是有所顾忌的。

        这次诸葛亮虽然有十足的把握,让曹丕的五路大军无功而返,但如何安排将领们前去立功,颇费心思。

        因为西川还没有蓄积足够的力量,这次诸葛亮并没有和曹丕大军决战的打算,而是用计逼退各路大军。

        因此,前去抵挡曹丕大军的将领,并不需要领军迎战,只要耗得曹丕大军退走,就算是大功一件,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所以,安排出征的将领,可不能仅仅看将领个人的军事能力,还要看他所属的势力。

        因为刘备集团的派系可不少,要达成几大派系之间的平衡,诸葛亮就不能把立功的机会都交给自己人。

        吃独食可不是什么好事,很快就成为众矢之的,他这丞相也就当到头了。

        诸葛亮知道,要办大事,未必要把西川各大派系凝成一块铁板,但安定团结的局面,是必不可少的!

        平衡好各方势力,才能让蜀汉政权稳步发展。

        这些事情都难不倒诸葛亮,最棘手的还是与孙权恢复关系。

        诸葛亮托病不出,不是害怕曹丕,而是想着如何恢复孙权的盟友关系。

        刘备在荆州战场惨败,退到白帝城以后病故。

        他的死,多少与孙权有些关系,关羽直接被吕蒙斩杀,而谋杀张飞的范疆、张达,也逃到了江东。

        可以说,刘备三兄弟的死,或多或少与孙权搭上关系。

        所谓“国仇家恨”,“父仇不共戴天”,刘禅答应和孙权恢复盟友关系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就算是位高权重的诸葛亮,如果贸然提出再次与孙权结盟,也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