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水淹七军(22)-第2/3页



        但关羽全力与于禁交战,虽然可以惨胜,但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付樊城的曹仁。

        关羽现在是有根基之人,不能打无把握之杖,对拼兵力的战争,也不是关羽推崇的战法,他在创造一个契机。

        在受伤休息期间,关羽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想办法打破目前的平衡。

        除了策反侯音,他还派出使者前往上庸,找刘封、孟达协商,让他们出兵相助。

        上庸的兵力不弱,而且大部分是百战精兵。

        虽然不怕曹军攻打,但上庸新定未久,军权并没有集中,刘封作为镇守上庸的主将,只有八千人马。

        而太守孟达,还有近五千人,降将申耽、申仪兄弟,各有两千军马。

        刘封当然想要一统军队!

        所以,关羽认为,刘封不会放过这个整合军权的机会,一定不会拒绝自己协同作战的建议。

        不出关羽所料,刘封动心了,他提出三家联合出兵一万,由他亲自统领前往樊城,支援关羽。

        刘封的如意算盘打好了,在兵力的安排上,倒也合情合理,他自己出兵六千,申耽、申仪兄弟各一千,孟达出兵两千。

        刘封的胃口不大,并没有尽夺他人兵权的意思,只是想控制更多的军队。

        他留下两千军马镇守营寨,孟达在郡城还有三千人马,而申家兄弟都在西城,离刘封的营寨不远,有两千人足以。

        刘封这个建议,申耽兄弟并没有异议,但遭到了孟达的强烈反对!

        刘封虽然是刘备之养子,但资历和威望,远不如孟达,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老奸巨猾的孟达,抓住了刘封的痛脚,对刘封说道:

        “关将军前来调兵协同作战,肯定是请示过主公的,主公并没有给我们送来公文,说明主公心里是不愿意关将军调用上庸兵马的,刘将军如果硬要出兵,属于私自出兵,违背了主公的心意,怕是会引起主公的猜疑,前景堪忧!”

        孟达的这番话,刚好击中了刘封的要害。

        刘封毕竟只是养子,而他十二岁的弟弟刘禅,已经被封为世子,刘备不可能不防备刘封夺取刘禅基业的事情发生,这才有了上庸兵权分散的局面。

        如果刘封没有刘备的旨意擅自动兵,很有可能被父亲刘备忌惮,以后就有可能被解除兵权,甚至会被当做借口治罪。

        刘封虽然没有继承刘备基业的野望,但领兵纵横沙场,却是他最大的愿望,自然不敢冒险。

        为了不失去领兵的机会,刘禅认同了孟达的意见,以上庸新定未久、境内动荡不安为由,婉拒了关羽的建议。

        关羽没有等到刘封的援兵,心中非常郁闷,却得到了王甫发来的警讯:

        “现在新野剩余的军粮,已经不足支持现有军队一月之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