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一条更胜一条-第2/3页
陷,就是挖陷阱,说白了也就是下套。
这一条,可以就地取材,现场进行。所以,不用考虑打点通达中央的关系去诬蔑王亦选,直接在西康本省甚至就在西京挖坑,竟能让王亦选着道儿。
只要着了道儿,立刻倒土,当场就把王亦选给埋了。所以,就算中央反应过来,朝西康省要这个天之骄子,也为时已晚。
已经盖棺定论的事情,还能翻到哪儿去?
这么看来,比之第一条,第二条确实更加可怕。因为可以在西京现场进行,所以要实现起来,可以无时不刻,可以无处不在,让王亦选防不胜防。
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王亦选曾经给唐卡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就发生在王亦选去西康邻省最穷的那个县当县委书记的当天。
那一天,谈不上敲锣打鼓,但还是很热闹的。毕竟,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上任,对于十里八乡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要知道,县太爷的权力可是不小。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最关注的就是县官之权。
正所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曾经有人作过详细分析,在当今国内,什么官的权力最大?结果让人非常惊异,既不是抓总的大书记,也不是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恰恰就是县委书记。
为什么会是县委书记?
很简单,县委书记官虽不大,只是正处,但是在县里,对县委书记形成的制约权力几乎没有。
这其中,很多是由于历史沿革。自秦始皇统一全国,设县治郡,这个基本单元就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到现在,各县虽然名称和所辖范围有一定变化,但是大致仍然保持了几千年的沿革。后来发展的州、府、省、数省总督,各有侧重,但是县郡的这个基本单元,没变过。
这就是真正的乡土文化。
也正因为如此,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央曾经下过几次决心,想把市这一层级撤掉,直接变成省管县,或者中央管县。但推行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只是在试行。
当天,王亦选这位县太爷的上任,还是惊动了不少人的。因为是从中央挂号下来,所以,本来是市委组织部派人送上任就行的格局,硬是变成了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亲送。
这样一来,因为省委组织部的参与,市委组织部就异常重视,送行的队伍就变得很长。
王亦选对此表示过婉拒,却没有办法。送你,是给你面子,更何况你还没上任,总不能拒绝别人的一番好意不是。
于是,在长长的车队进入县境的时候,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
在这一过程中,王亦选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是有些反感的“做戏”,一方面是路老爷子特意交待的“警醒”。
路老爷子为什么特意交待要“警醒”,尤其在是自己外放出任一把手的时候。其实,王亦选还真不是特别清楚。
一开始,王亦选理解这是路老爷子的政治哲学。所谓正,就有反。既然是上任大喜,当然就要往“小心”上提醒提醒。
但是,王亦选觉得不太对劲,依着路老爷子的性格,不会专门就这样的小事提醒自己的,肯定有什么别的深意。
就在胡思乱想之间,很有些盛大感觉的交接仪式开始了。
可是,就在一片热烈欢迎之间,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却非常古怪的事情。
说不起眼,确实不起眼。
一个身穿浅灰色衣服的大姐,四五十岁左右,一个劲儿地往跟前凑。
本来,往前凑很正常,大伙儿都往前凑,没什么古怪的。但是,这位大姐和其他人不一样。别人的脸上都堆着笑,这位大姐的脸上很严肃,好像是被人强迫来欢迎似的。
怎么还会有强迫来的?
这就是古怪之处。
不知道为什么,如同老天开眼似的。王亦选在看到这个既不起眼又古怪的大姐之后,眼睛就没看过别处。
怎么会这样?
事实就是如此,王亦选自己也觉得奇怪,自从他看到了这个大姐,脑海里就立刻浮现了路老爷子说的那句话,警醒,警醒再警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