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美轮美奂亮相-第2/2页





    但是,他隐隐有一种感觉,对于一贯推陈出新的仲葳来说,很可能背诵的不是这几首,而是别的诗词。

    那会是什么呢?

    只在这一瞬间,现场已经安静了下来。大伙儿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准备听这位立了大功的“新西京之花”背诵一首怎样的古诗词。

    轻然之间,只见仲葳微启朱唇,口中念出了这样一首诗来:“《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念到了这儿,众人纷纷叫好。

    按说这是一首纯粹描写沙场风光的诗词,应该是绝对的男性雄风,感觉由她这么一位柔弱女子来背诵,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这位“新西京之花”很巧妙地采用了拖长尾音的诵念方式,再加上她此时表现出来的,很有那么一丝英武之气。

    于是,这首纯雄风的诗,通过她的口中唱诵出来,竟然有了那么一丝贴近却又别样的味道,还真是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

    而在这当中,最为吃惊的,莫过于唐卡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预料竟然成为了现实。她果然没有选自己想到的任何一首,而是挑了这么一首似乎很是“冷门”的诗词。

    这是哪首诗?

    祖咏?也是唐朝的?

    怎么好象都没怎么听过!

    但是她刚才背诵出来那四句,他是每个字都听清楚了。

    这首诗写得很好啊,只前两句的“燕台一望”和“笳鼓喧喧”,就将整个沙场的一片荒凉却杀气重重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而后来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更是把那种纵横边疆,捭阖阵前的感觉表达无疑。

    这是唐朝哪位大神写的,怎么好象不太出名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首诗连自己都没听过。仲葳这小妮子又是从哪个故纸堆翻出来的,而且一下翻得这么准,找到一首用词和意境都这么好的诗?

    正在惊讶之时,他不禁向王亦选投去了一丝目光。只见王亦选也是略感诧异,但只一会儿,就坦然了神情,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哎呀<="!看来大老板听过这首诗!略感诧异,说明和自己差不多,没想到仲葳会背出这首诗来,但迅速坦然神情,又赞许而笑,说明大老板原来知道这首诗,而且对于其中的意境颇为赞赏。 呀呀的!看来还是自己孤陋寡闻,学艺不深,自认为通过这段时间的好学强记,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却不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自己肚子里那些墨水,与实力深不可测的王亦选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来,自己今后还得更加努力才行。要不然,躺在所谓的“西京第一才子”名头上睡大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后来的仲葳等人超过,更别提追上博学多才的王亦选了。="" 正想着的时候,看见仲葳微微一笑,竟然继续诵念了下去。="" 原来,刚刚她念的只是上半片,现在这是下半片。="" 这竟然是一首七律,而不是七绝,是八句,而不是四句。="" 所有人都是一怔,既而继续鼓掌叫好。="" 同样惊讶的唐卡,再去看王亦选,发现这位大老板虽然也在鼓着掌,却是一种不住点头的状态。很明显,王亦选知道这首诗还有四半片,而且了解后四句更为精彩。因此,已经可以板上钉钉地确定,大老板果然熟读这首诗,而且深解其中之义。="" 很是心惊之时,他不禁敛了敛心神,静静地听着仲葳继续诵念。="" 只听仲葳放缓了语速,用着一种略带悲凉却逐渐广阔的音色,念出一句。=""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卡听到这儿,越发暗自心惊,因为刚才上半片那四句,可以说他是从未听过,包括这个诗人祖咏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印象。可是,为何这一句听上去,感觉有些耳熟呢?="" 尤其是那一句“沙场烽火连胡月”,这一片沙场,既是己方的沙场,更是对方的沙场,双方生死相搏,虽然同一个月亮,但在他们那边,则把月亮称为胡月。="" 听过的,绝对是听过的。="" 是在哪儿听过呢?="" 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正在这时,仲葳开始用一个非常清亮的声音结了尾,念出最后一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只这一句,还未念完,他已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禁不住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原来是这一首!”="" 最后这一句,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 忘了是在大学里教古文的老师提过,还是参加诗词社的时候讨论过,印象最是深刻的,就是这一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记得当时提及这一句的时候,还很有年轻人的热血豪情,壮怀激烈,义愤填膺的。="" 这当中有一个典故。="" 所谓“投笔吏”,其实指的是东汉名将班超。="" 呀呀的!看来还是自己孤陋寡闻,学艺不深,自认为通过这段时间的好学强记,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却不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自己肚子里那些墨水,与实力深不可测的王亦选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来,自己今后还得更加努力才行。要不然,躺在所谓的“西京第一才子”名头上睡大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后来的仲葳等人超过,更别提追上博学多才的王亦选了。="" 正想着的时候,看见仲葳微微一笑,竟然继续诵念了下去。="" 原来,刚刚她念的只是上半片,现在这是下半片。="" 这竟然是一首七律,而不是七绝,是八句,而不是四句。="" 所有人都是一怔,既而继续鼓掌叫好。="" 同样惊讶的唐卡,再去看王亦选,发现这位大老板虽然也在鼓着掌,却是一种不住点头的状态。很明显,王亦选知道这首诗还有四半片,而且了解后四句更为精彩。因此,已经可以板上钉钉地确定,大老板果然熟读这首诗,而且深解其中之义。="" 很是心惊之时,他不禁敛了敛心神,静静地听着仲葳继续诵念。="" 只听仲葳放缓了语速,用着一种略带悲凉却逐渐广阔的音色,念出一句。=""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卡听到这儿,越发暗自心惊,因为刚才上半片那四句,可以说他是从未听过,包括这个诗人祖咏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印象。可是,为何这一句听上去,感觉有些耳熟呢?="" 尤其是那一句“沙场烽火连胡月”,这一片沙场,既是己方的沙场,更是对方的沙场,双方生死相搏,虽然同一个月亮,但在他们那边,则把月亮称为胡月。="" 听过的,绝对是听过的。="" 是在哪儿听过呢?="" 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正在这时,仲葳开始用一个非常清亮的声音结了尾,念出最后一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只这一句,还未念完,他已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禁不住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原来是这一首!”="" 最后这一句,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 忘了是在大学里教古文的老师提过,还是参加诗词社的时候讨论过,印象最是深刻的,就是这一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记得当时提及这一句的时候,还很有年轻人的热血豪情,壮怀激烈,义愤填膺的。="" 这当中有一个典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