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半修道半缘君(文)-第2/3页





    还好有苏东坡的充分认可,又有媒人黄庭坚从中周旋,所以秦少游争取来了苏小妹特意写的一首诗。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要说这首诗可不简单,隐隐蕴含深义。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

    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至于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

    所以,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

    秦少游略加思考,便将其中之意猜了出来。

    可是,这位年少风流之人也有自己的担心。

    由于北宋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秦少游从来没有见过苏小妹。以前听过她和苏东坡用相貌打趣的段子,风传苏小妹突额凹睛。男人嘛,总是相貌第一,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放心不下,又不好向别人打听,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块心病。

    这一天,内线终于传来消息,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在庙门前等着,看看能否一见。

    于是,苏小妹的轿子一到庙门,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却不想,苏小妹出口成章,在轿子里就用了对子的方式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天性好斗,仍不甘示弱,跟着说道:“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

    虽说答得来劲儿,但苏小妹还是动了一些心思的。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于是,好奇心顿起的苏小妹,忍不住想掀开轿帘,看个究竟。

    秦少游大喜,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赶紧上前一步。轿帘起处,苏小妹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于是,也不进香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

    秦少游急忙追上前,说道:“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说完,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

    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比传说中漂亮多了,特别是气质清奇,好不高兴。可是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

    风声又传到了秦少游耳中,想他当年也是在淮扬等风月场所中混过的,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当即就与苏小妹最早隐含那首“化缘道人”和了一首诗相赠: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这是一首藏头,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

    苏小妹看了芳心暗喜,一喜此人才思敏捷,二喜终于向我认错。于是,欢喜之时,又作了一道诗谜,声明全诗主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要说秦少游也是学富五车,没太多想,就把前两个猜了出来。

    第一个强爷胜祖,指是孙权,他虽仰仗父兄之名,却凭自己的本事当上了吴国皇帝,连曹操都佩服“生子当如孙仲谋”。而第二句凿壁偷光,也就是得孔照明,肯定指的就是诸葛孔明了。

    第三句有些难,但也难不倒他。

    丝缕缝线常忆母可以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也就是“子思”的意思,子思这哥们儿是孔子的孙子,也是一个很牛的人物,上承孔子的高足,曾参,下启孟子,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是儒家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最后一句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那就是“望”,即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

    写出并注明之后,秦少游顺利过关。

    于是,苏小妹欣然许之,二家订好,选良辰吉日成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