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二章 慑服-第2/3页





    黎明时分,高远风带着亲卫队和南征大军行营悄然动身,直接就近上船离开了东湾别院。天亮之后,三省六部赶来送行的官员,看到的是仅有几个低阶下人的空空荡荡的庄院。

    高远风离开之后的几天之内,拓跋长空,郭礼斌和叶藏剑,也先后离开京城,赶赴各自职司所在。

    二十余天之后,常山南河别院,高远风临时驻宿此地。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心中的感概,如杨柳拂水,涟漪阵阵。

    后院被封锁,闲杂人等不得进入。建好没多久就被烧毁的小楼,只余一地瓦砾木炭。高远风和祥妈、柳七三人,正在挖掘废墟。地面上的木楼烧毁了,但地下的密室还在。高远风需要借用密室以及叶老布置的聚灵阵办一件大事。

    罗玉雪飞掠而来,“小风,镇西军统领柯铭率同属下旅将求见。”

    高远风头也没抬,“征西军还要多久?”

    罗玉雪,“估计还得五天。”

    高远风,“让欣姑姑传书催一催。柯铭嘛,请寿老给他们安排一个清净小院,先住下来。”福禄寿三老在皇甫缨死后,认高远风做了主子。三人闲不住,带着家人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要回了原来皇甫缨的家业,继续为高远风经营起来。高远风本不想他们如此辛苦,可他们说只有重操旧业,才觉得自己还活着,活得有点意义。

    第二天,高远风依然没见柯铭,留祥妈和柳七继续改造密室上面的机关,自己却忙于接见龙云逸,温泽等原周国重臣。

    此时,双方的地位高下已经颠倒,不管是职权爵位还是功力,高远风已经大大超前。

    没兴趣跟一群老家伙发无聊的感概,高远风询问温泽可有好的治理地方的良法。璃凤直属地域突然飞速扩大,郡属大增,治理起来很有点手忙脚乱和鞭长莫及的约束感。

    温泽大胆建议,“在郡之上设州,任命刺史治之。”

    龙云逸对此也大家赞成。

    高远风却皱起了眉,“如此一来,刺史跟原来的诸侯王,除了名义上的差别,有何不同?”

    温泽,“当然不同。诸侯王的军队和领地是私军私领,刺史管辖的是皇朝之军和地域,并且是可以调任的。”

    想到拓跋长鹰换将的阻力,一旦又形成地方阀门,调任的阻力估计也不小。高远风揉了揉眉心,“还是不妥。”

    龙云逸试探着问道:“大将军是担心尾大不掉?”

    高远风点了点头。

    龙云逸建议道:“要不把军政分开,让司马不归刺史管辖,而是直属兵部。”

    高远风一拍掌,“此言有理。来来,诸位长辈帮我一起完善一下奏章。”

    忙碌一天一夜,经众人反复斟酌之后,一份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奏章,飞鹰传向璃京。高远风另附了一份私信,开头无称呼,结尾无署名,只有一句话,“长空与郭不在,以最快的速度推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拓跋长鹰是否依此而行暂且不管,高远风送温泽等离开。南征之事,用不上他们。

    不管拓跋长鹰施不施行,高远风决定先行一步,传书温超、鲁泰、杨开、李大锤、张道远以及张永强等齐、周、陈、吕、邑和天枫等地郡守,请他们在军、政两者之间选其一。愿当政,则交出兵权;愿领兵,则交出治权。二者不再兼任。

    地方军力也将大大缩减,只留城卫军,且城卫军统领不归郡守管辖,将直属朝廷夏官府。郡守府司马,此后只负责地方治安。

    留足地方城卫军和相应将官之后,所有战兵和将官,都将就近向指定的几个地点集中,等待改编。

    以高远风在这几地的威望,传书所到之处,不管各地郡守赞成与否,都不敢不听令而行。温超等多数人厌弃战争,选择了留任郡守,但也有少数人放弃了郡守之职,而希望继续领兵,比如鲁泰。

    齐地留够城卫军之后还愿意继续从军的战兵和将官,都向鲁泰处集中。加上陈地和天枫,集中点定在天坑道。吕、邑的集中点则在丹霞山。这都是高远风即将经过地地点。周国本地的集中点,就在南河别院附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