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零二章 荣宠至极-第2/3页





    天一亮,高远风挥手写了两个字当作给拓跋长鹰的上书,“奔丧。

    ”然后让皇甫欣飞鹰传了出去。召集亲卫队,告别后楚历言,也不等圣旨,直接赶赴璃京。为了速度,拒绝江一帆安排的快船,而是一人双骑走陆路。

    魏立业,文成德制止不住,只好各自再写奏章,为高远风擅离职守开脱。

    高远风没有骑马,而是坐车,四匹骏马拉着马车飞奔,大飞和另四匹备用骏马紧随其后。

    坐车不是为了舒服,是想用修炼来分心,不然会时时刻刻沉溺于痛苦之中,唯有炼体共振术的剧痛,能使他暂时忘记失去至亲的悲苦。

    坐在车上,仔细看了一边皇甫义传来的报丧书信。很简略,听闻周亡及周家众人和石明阳夫妇的消息后,皇甫缨吐血昏迷,病情加剧,然后再也没醒过来,第三天就断气了。

    高成三天不吃不喝一直守在皇甫缨床边,等到别人发现的时候,他横伏在皇甫缨身上,鲜血浸染了大床。众人惊慌地将高成扶起来时,发现他的胸口刺进了一把匕首。

    皇甫缨和高成的心情,高远风都理解,所以欲哭无泪。

    周家近乎灭族,皇甫缨深感自责。事发的对错没有追究的必要,周家这么快毁灭,皇甫缨觉得跟自己多少有些关系。当时对于郭礼斌的小动作,皇甫缨不是没有警觉,但以为周瞻能跟自己一样,看得很清楚也不可能为其所动。若是自己早点坦率跟周瞻谈谈的话,结局或者是另一个样子。

    高成的想法更好理解,皇甫缨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于高远风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余生唯一的追求,就是跟皇甫缨厮守。皇甫缨一去,高远风又不是他亲孙子,自然生无可恋。

    高远风回京,璃京震动。从行程上看,高远风显然是擅离职守。虽然有魏立业和文成德背书,但朝臣依然纷纷予以攻讦,一军统领竟然将家事至于国事之上,国法不容。

    包括郭礼斌在内,所有人都以为高远风这次难逃惩处。以为璃凤大帝是人性化地等到皇甫缨高成的葬礼之后再宣旨。

    高远风走进灵堂,地面全是水,还有大量的冰块堆积在灵柩四周。此时已是夏季,若无冰块,尸首保存不到

    高远风赶回来。

    高远风掀开棺材盖板,看着皇甫缨和高成的仪容发愣。眼泪早已哭干,流无可流。翻手取出历言赠送的塑脉丹,呆呆地看着。希望有了,人却没了,还有比这更锥心的痛苦么?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捻成粉末,洒在皇甫缨的躯体上。

    惊呼的声音,包含拓跋长鹰的。拓跋长鹰居然驾临东湾别院,亲自出席皇甫缨的葬礼。

    “······。军神之殇,举国齐哀。英灵宛在,浩世长存。······,追封皇甫缨为璃凤军神,忠义王。行国葬礼。

    高公高成,抚养出绝世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才高远风,有大功于国。······,情真足以惊天,天地同悲;功高无欲自隐,万世楷模。追封高公讳成,为情义王。行国葬礼。

    骠骑将军高远风,收吕邑,灭丹霞,荡叛逆(吴铭甫轻军拿下天枫都城,俘获天枫王,正押解进京),伐璃龙。披荆斩棘,开疆拓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国之干臣,臣之典范。赐封九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晋一等国公。

    ······。”

    撇开王德安,拓跋长鹰亲口宣读圣旨,已让群臣震惊。听完圣旨内容,众臣们顾不得这是葬礼,轰然反对。不惩处高远风违反国法也就算了,如此恩遇,不合礼制,不合程序,过于出格。

    曹慎大声抗议,此旨未经三省,不能算数。若经三省,早就被封驳回去了,绝对通不过。

    拓跋长空等人,无一不抗议,不谈功勋,只坚持高远风年轻识浅,无法担此重任。

    郭礼斌、吴荥同样不赞成,拓跋长鹰这是要在军内另立一大巨头出来。但张戎骏拓跋长空却以为高远风是他们一系,以致军权失衡,朝中必然暗潮汹涌。这两人深知高远风的性格,绝对不会做他们的附庸,所以坚决不背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