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汉华章(61)-第4/6页





    这倒不是他能力出众,而是举国事务最忙碌的交汇点其实在丞相那里,送到夏安然手上的政务多半是他鼓捣出来的新策,或者是已经在丞相那边过滤过一遍的文书。他知晓前因后果,心中又早有规划,自然相对轻松。

    “阿兄,为什么大家忽然又愿意种田了?”刘彘见兄长公案处理告一段落,蹭过去不解地问,“之前,阿兄推广菽麦连种之时,不是说农人怎么都不肯种,还是白发种子白借农具才有些人愿意去试种呢?”

    刘彘和夏安然伪装成店员卖纸伞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农人,那个农人就是因为在这个大福利的诱惑下才去种菽的。那时候,刘小猪还对于这些中山国国民不愿意种他阿兄推广之物十分生气呢。

    没想到时间不过半年,这些人就自发想要去种植啦,阿兄明明没下命令,这些人好奇怪。

    “这是市场的引导。”夏安然放下墨笔,冲着弟弟张开手,将暖乎乎的小豆丁抱在了膝盖上,然后他抽出了一张空纸,在上头写了两个字——“市场”

    这个小豆丁知道,市场就是专门用来交换货物的地方,但是他阿兄指的市场似乎并不仅仅是这个。

    夏安然又让旁人取来了一块板子,那上头记录了中山国的麦、稻、菽的日平均成交价,这些数据都是现成的。

    今岁秋收后,是平仓的第一次运用,加上挂在少府下头的监控部门齐齐协作之下,这个表格的数据极其明晰。

    刘彘张大嘴看着这三条线交错贯穿,上下起伏,小脑袋歪过来看了半天后,诚实地说道:“彘儿看不懂。”

    “没关系,”小国王笑着取来一根竹条当做教鞭,搂着弟弟温声道,“阿兄来教你这个怎么看。”

    弟弟想知道,哥哥就认真教,兄弟俩谁也觉得有什么不对,别人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胶东王不过六岁……”郅都对着来府上饮酒的瞿邑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殿下便让胶东王看着他处理政务。”

    瞿邑笑着自斟一杯,“两位皇子兄友弟恭,又有何妨?”

    哪儿是兄友弟恭哦!郅都苦笑,看着这个揣着明白当糊涂的太傅,“你见过这样的兄弟?”

    明明自己还是个小孩,就像养儿子一样养弟弟的哥哥,和才四岁就开始想着要怎么赚钱帮他哥哥完成生一百个孩子愿望的弟弟。

    “稚童嘛。”瞿邑笑道,“何况,守望相助,有何不好?”

    不好,自是不好,若真是守望相助也罢,倘若不是……如今的亲密,自会成为日后的把柄。

    郅都叹了口气,只是这些话他也不能说。

    中山国的两千石官员内,他最看不透的就是太傅瞿邑。

    郅都自己曾是地方的两千石,从地方转到郡国来等于是平调。程不识到来之前亦是一地守军,七国之乱时他扼守住了乱军攻伐的大道,他二人此行可以说是师出有名,毕竟中山国新建,朝中诸多事物繁杂,找个没经验的把握不了时局,但是这位瞿先生就很是可疑了。

    此人在之前全无名姓,亦无名气,然而帝王将这样的一个学者点为九皇子太傅,朝中却没什么反对的声音。

    太傅的身份,决定了皇子的未来起步,若能择一大儒,于皇子来说,未来的路上就先铺了一层锦绣,他的身份甚至比丞相更为重要。

    丞相说白了就是王上的管家,而太傅则是王上思维的启蒙。

    所以,他之前并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会派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傅来教导九皇子。直至如今,在他教授了两位皇子一年后,两个少年藩王的变化给了他答案。

    虽是证明了这个太傅的才学,但是他更加不太明白这位太傅想做什么了。

    九皇子对他足够信任,因此他绝对相信九皇子将十皇子带在身边涉政是经过太傅颔首的,这一举动太过敏感,等于是将中山国的一切放在了小皇子面前。

    十皇子什么时候会回京都说不好,很可能这次春季入朝就不会再回来了,届时焉知十皇子会不会将中山国之事告诉帝王?

    虽然中山王种种行动都不违法,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企图,但是并非无可指摘——以藩王之尊开设商铺,与民争利这一点便逃不了;还有在大道旁建设延伸段,虽不违令,但也确实不妥。这些事项会不会被怪罪就端看帝王和廷尉的态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