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大汉华章(33)-第4/7页





    这一点是国家需求,就算夏安然心中同情也无法作为。

    此时出嫁自然还没有后世三媒六聘,虽然已经有了《礼记》中的婚娶诸礼,但这些礼仪过于繁琐,在民间确实不太流行的。

    对比《礼记》,更广为人所知的还是“周礼”,周礼当中所说昏礼不用乐,应当幽影阴着来,也就是说要大家结婚的时候不能张扬,必须要偷偷地进行,不光不能奏乐,连大家一起吃个饭也不行。

    这是因为我国早期有“抢婚”的习俗,哪怕周朝已经有了正规并且被承认的合法夫妻关系,但是这一习俗还是在部分地方被保留了下来。

    大姑娘平日里头待字闺中,人家大光棍也不知道,你敲锣打鼓一来人家可不就知道了这一家有了能当媳妇的娘子了吗?所以昏礼必须是安安静静的,以避免抢婚人循声而来将适龄的佳人抢走。

    另一方面,在先秦,昏礼本身带有小辈们成家立业,长辈们渐渐老去的慨叹,自不必过于喜悦。毕竟在平均寿命三四十岁的时代,可以说下一代成婚不多久就会面临老一辈的逝去,喜悦和悲伤并存。

    在闲聊时,夏安然当作八卦一样听到的消息在如今被他整合起来。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他对这一番说辞有些挠头,中山国的构成成分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此处的文化受周的影响并不太深,但婚礼的确是不太热闹。

    可在夏安然看来,小姑娘在情感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便要嫁出去,在身体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还要冒险生子已经够委屈的了。如果再来一场沉闷的婚礼,那岂不是终身留下了遗憾?

    他盘算了半天,觉得这个可能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毕竟这是民俗,就算他是国王也不能强行命令人家嫁女儿的说“你得欢天喜地”吧?但是他作为官方肯定要拿个态度出来。

    于是小国王在这一年岁的春末贴了个条子在各大县衙门口,上头用白话文说了:结婚是大好事,他不介意大家结婚时候热热闹闹的,大家凑一块儿吃个饭也不是问题,诸位自便就好。

    为表支持,他还专门让人融了些自己的金子让人打了五十对小金锁,让人送给今岁前五十对登记成婚的爱侣。

    这下可把国内今年要结婚的人给激动坏啦。这些人有的是新婚,有的是补登记,忽而就有一天一群人敲锣打鼓带着县官把小金锁送上门了,还是国王所赠,这实在是太拉风太有面子啦!

    小金锁模样又精致可爱,上头还由匠人刻了了受礼人的姓氏,背后则是小国王的私印,这都被放在了一个木匣子里头,这里面还用竹简写明白来龙去脉,主要是中山国国王奖励这些个结婚主动登记的人,以及给予的祝福。

    之所以送金锁是希望大家能够锁住福气,也锁住夫妻的一段缘分彼此珍惜。

    这原本是夏安然为了防止财帛动人心,万一有人抢夺所做的预防,但哪里想到此举引来了一波生娃高峰。

    毕竟——戴着小国王送的小锁一定能生个小国王那样伶俐漂亮的娃这逻辑有问题吗?没有啊!

    那,那得多好呀!有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想着也来沾沾福气,但是一般人家都不愿意出借。

    借不到咋办?自己造!

    一时之间小金锁的设定便在富贵人圈子里面流传了开来,金子昂贵,便用银铁,用铜也行,再不济木头的总有吧?

    总之,大街小巷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小“金”锁,谁手上要是没挂一个小锁那就是跟不上时尚了。

    为了售卖金锁,商人舌灿莲花将什么都能说成可以被锁的,年纪大的年幼的锁寿命,夫人们锁美丽,男人们锁仕途,反正各个年龄层就没有它们锁不住的。

    就连夏安然带着刘彘走在街上都遇到了推销,看夏安然不给弟弟买那商人简直是痛心疾首。

    对此,夏安然只能说:你们开心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