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白起又如何(第一更)-第2/3页





    而另外一边,由于大梁城是魏国所有,因此秦军也不能像曹操那样从南边直线迎上,那样做的话秦军的右侧翼同样也要暴露在赵魏联军的兵锋之下。

    于是,两边的主将为了避免暴露侧翼的风险,就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变换方向,秦军在西部背靠西边的圃田泽和韩国东长城,而赵军则是选择了背靠东边的大梁城。

    如此一来,战局就变成了东西对峙,而非如官渡之战时候的那般南北抗衡,这是地形和统治疆域所导致的不同。

    但赵何反而更加喜欢现在的这种情况。

    因为距离大梁并不算远,所以赵何作为北方势力却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大梁城之中得到粮草物资的补充。大梁城这样的大城池作为后勤基地,那可比袁绍的乌巢稳了无数倍,根本不需要担心被偷袭粮道。

    反而是秦军,由于是靠近西方的缘故,反而是将南边这个方向给让出了一半。历史上曹操在这里是设置了防线让袁绍军根本无法绕过,可由于如今赵国占据了东南方向,所以赵何却能够轻而易举的指挥自己的赵国骑兵在秦国人无法侦查到的情况下从容南下,反过来突击秦军的粮道。

    所以,赵何这一战的条件可比历史上的袁绍要强上太多了。唯一比袁绍差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现在已经后院起火,所以赵何必须主动进攻,玩不起什么对峙的把戏了。

    即便如此,赵何的心中还是十分的自信。

    分兵穿插各个击破包围这种战术,在赵何的了解中,整个战国时代只有一名将军使用过,那就是如今正在十几里之外秦军大营中的秦国副将白起。

    但白起的分兵穿插实际上也就使用了两次,第一次是在面对韩魏两国之时的伊阙之战,第二次是在面对赵括的长平之战。

    这两处战场都有着同样的特点,就是战场附近的地形极为复杂,双方的数十万大军聚拢在一块极为狭小的地方,犬牙交错的进行决战——就如同现在一样。

    白起的穿插,通常都是在主战场附近,穿插的核心是为了一鼓作气消灭敌军主力,距离通常不会离开主战场十里地之外,这样的穿插只能算是小穿插。

    而作为穿越者,赵何从那支两千多年后的开国铁军将帅们身上学来的,是大穿插。

    在著名的朝鲜半岛第二次战役中,第38军113师在14个小时内急行军70余公里(150里地),直接切断敌第25、第2师和土鸡旅全部,敌骑兵第l师、南朝鲜军第1师各一部陷于困境,让来势汹汹的诸国联军瞬间落入大包围之中,不得不从北上变成仓皇南撤,彻底的粉碎了诸国联军想要达到鸭绿江边的企图,完全改变了整个战局。

    铁军之中最为著名的称号“万岁军”,便是由这一战而得名。

    从赵何的角度来说,十四个小时靠步行穿越重重山路走上一百五十里去封堵秦军前线这种事情……洗洗睡得了,梦里什么都有。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大军正常的行军速度一般是一天三十里左右,能够日行百里的步兵只有几十年前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就连打败了魏武卒的齐国技击之士都无法做到日行百里,就更别提一百五十里了。

    赵何倒也不指望能够复制那支铁军的神迹,但是这种大范围迂回穿插的思想,绝对是赵何手中克敌制胜的爆发。

    毫不夸张的说,在步兵时代,这样的纵横穿插思想是绝对领先全球的。若不是战术思想上的绝对先进和领先,武器装备落后整整一个时代的铁军是根本不可能把诸国联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十八度线的。

    本质上来说,赵何用骑兵穿插榆关,和当年那支万岁军长途穿插三所里,在战术思想的指导下是如出一辙的。

    你白起再强,能强得过用战术思想就拉平整整一个时代武器装备差距的开国将帅?

    而且这武器装备还不是冷兵器什么青铜对铁制兵器这种,那是步枪对坦克、是草鞋对卡车这样的热兵器时代差距!

    白起再如何神,也终究只是一个古人,他一个再怎么天纵其才,也不可能在面对两千多年之后那群开国人杰聚集在一起,用十几年南征北战,成百上千万条性命所总结出来的先进战术思想之时,依旧能够稳操胜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