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大梁帝国】-第3/4页





    起初,赵德钧暗中怀有异志,想要乘着动乱夺取中原,所以主动请求去救援晋安寨,李从珂命他从飞狐道出代州,绕到契丹之后,抄袭其部落,

    赵德钧请求把他在幽州用契丹降卒设置的银鞍契丹直三千骑兵,从土门路向西进军,李从珂准许了他。

    路过易州,命令赵州刺史、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刘在明带着兵马跟随他前进,到了镇州,又任用董温琪为招讨副使,邀他一起前行。

    然后又上表朝廷说自己兵少,须同泽潞的兵力会合,接着从吴儿谷向潞州进发,十八日,到达乱柳。

    当时范延光领受诏命统领所属兵士二万人屯驻于辽州,赵德钧又请求与魏博军会合,范延光知道赵德钧合拢诸军,意图难于测料,便上表朝廷声称魏博兵已经入了贼境,不能再向南行军数百里与赵德钧会合。

    十一月,赵延寿在西汤遇到赵德钧,把所统兵马全部归属于赵德钧。李从珂派吕琦赐给赵德钧敕告,并且犒赏军队,让赵德钧前进。

    而赵德钧的意图是要兼并范延光的军队,所以一直逗留不肯前进,朝廷屡次下达诏书催促,他这才带领部队向北屯扎在团柏谷口。

    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我从三千里以外来帮助你解决危难,必然会取得胜利。观察你的器宇容貌和见识气量,真的是个中原的国主啊。

    我想扶立你做天子。”石敬瑭推辞逊让了好几次,将吏反复劝他进大位,这才假惺惺的勉强答应下来。

    耶律德光制作册封的文书。任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解下衣服冠冕亲授给他,又在柳林搭筑坛台,就在这一天,石敬瑭即了皇帝位。

    为了表示对耶律德光的感激,石敬瑭割让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给契丹。又答应每年孝敬帛三十万匹。十四日,石敬瑭更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实行大赦。

    耶律德光虽然把军队屯扎在柳林,但大军的辎重跟老弱士兵都驻扎于虎北口,以便于战局不利的时候可以遁逃,而赵德钧想要倚赖契丹夺取中国,到达团柏一个多月,按兵不动。

    赵德钧屡次上表为他的儿子赵延寿祈求委任为成德节度使,他说:“臣现在远征在外。幽州形势孤弱,想要让延寿戍守在镇州,向左向右都便于接应。”李从珂说:“延寿正在与贼兵争斗,哪有空暇去往镇州!

    等待贼兵平定后,可以按所请求的办理。”赵德钧没完没了地请求,李从珂发怒说:“赵氏父子坚持要得到镇州,是什么意思?如果能够打退胡寇,即使要取代

    我的位置。我也甘心愿意,若是玩弄寇兵以胁求君主。只怕要落得犬兔都毙命了。”赵德钧听说,很不高兴。

    闰十一月,赵延寿献金宝财帛给耶律德光说:“如果立我为中国皇帝,请求用现有兵马向南平定洛阳,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仍然允许石敬瑭常镇河东。”

    耶律德光自以为深入敌境。晋安没有攻下,赵德钧兵力尚强,范延光在他的东面,又担心太行山以北诸州遮断他的归路,于是想答应赵德钧的请求。

    石敬瑭听说后。很是害怕,赶紧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劝他说:“您大国发动义兵来救援孤危,一次战斗就使唐兵瓦解,退守到一栅之后,食粮用尽,力量穷竭。

    赵德钧父子不忠于唐,不信于契丹,只是畏惧大国之强盛,而且素怀异志,按兵不动,以窥测变化,并非以死殉国之人,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您怎么能因相信他的妄诞之词,贪取毫末小利,丢弃将要完成的功业呢?而且如果让晋国得了天下,将要竭尽中国之财以奉献给大国,哪里是这些小利可比的!”

    耶律德光说:“你看见捕鼠的人吗,不防备它,还可能咬伤了手,何况是大敌啊!”

    桑维翰回答说:“现在大国已经卡住它的喉咙,它还岂能再咬人啊!”耶律德光说:“我不是要改变以前的约定,只是用兵的权谋不能不这样而已。”

    桑维翰说:“皇帝用信义救人的急难,四海之内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件事,怎么能忽而这样、忽而又那样,以致使得大义不能贯彻始终,臣私下认为皇帝不能这样做啊!”说完后跪在帐前,从早到晚,哭泣流涕地争辩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