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大梁帝国】-第2/3页





    一个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个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一个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追封他为清太祖,福临第一个入主北京,统一全国,

    所以,康熙皇帝追封他为清世祖,而康熙皇帝玄烨主要是因为收复了台湾,实现了华夏领土的统一,所以,雍正皇帝胤禛又追封父亲康熙为清圣祖。

    唐朝之后,又有几个复出的“帝”庙号,分别是唐哀帝李祝、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隐帝刘承佑、后周恭帝柴宗训

    ,很容易看出,五代出现的这几个“帝”都是亡国之君,之后,帝庙号的追封就是亡国之君特有的专利,一般人还真没权利使用。所以,唐朝之后“祖”和“帝”是两个对立的庙号,祖庙号是统一江山的代表,帝庙号则是丢失江山的代表。

    宋朝恭帝赵显因为丢了大半个宋朝江山,他的兄弟赵昰登基后,就追封他为帝庙号。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之所以没有被追封帝庙号,是因为当时的南明四王在江南称帝,他的后代便追封他为明思宗,所以。他这个末代皇帝幸免了帝庙号。

    到了清朝灭亡,国人的政治方面已经不在庙号上作文章了。所以,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爱新觉罗溥仪就没人给他追加庙号了。因此,他和王莽是中国封建王朝里仅此无有被追封庙号的君主。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守成令主,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喜好玄虚,文宗不文、武宗不武,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就只能亡国了。而我们这里将要谈到的唐僖宗的僖字在汉语字典里有happy的意思,所以。诸君可见唐僖宗其人。

    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来纪念的。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和蒙古国建国初年受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二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则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这里还有几个小知识,可供大家娱乐。中国谥号字数最长的皇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25个字,

    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谥号最长的皇后是慈禧,23个字,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不过在这方面,中国人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一个非常善于模仿的民族,他们学习了中国王朝的谥号文化,进而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名族就是大韩民族思密达。

    世界历史上谥号最多的在位国王是朝鲜李朝的高宗李熙,李熙在日本的帮助下脱离中国,独立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不过我们仍姑且称其为国王吧。他的谥号有59个字。

    为: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不过他还不是最多的,第一名是李熙称帝后追封的文祖的谥号,104个字,

    为:体元赞化锡极定命圣宪英哲睿诚渊敬隆德纯功笃休弘庆洪运盛烈宣光浚祥尧钦舜恭禹勤汤正启天建统神勋肃谟干大坤厚广业永祚庄义彰伦行健配宁基泰垂裕熙范昌禧立经亨道成献昭章致中达和继历协纪刚粹景穆峻惠衍祉敦文显武仁懿孝明大王。

    厉害吧,这么长的段子,不句子,没有意思,没有语法,当时的礼官在祭祀宣读时应该会很头疼吧,如果没学过顺口溜的话,还真怕一口气接不上来给噎死。关于年号,改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十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