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起义】-第2/3页





    看来再厚的岩层,不停的往下钻,都能给你钻出清水。

    再说另一路军队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朝京城赶,苦于没有粮草,就拿出朝廷的诏书去向河东节度使郑从谠要,郑老担心他顺带着把自己的老窝端了,紧闭着城门,派人送了钱千余、粮千斛。这无异于抽了李克用一个耳光。

    意思很明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要粮没有。李克用一怒之下放兵抢了一通回去了。

    老郑派了部下论安率军防守,估计这老兄也知道李克用只是发泄一下怒气,没当回事,走个过场,就带兵回去了,郑老一看,这来得了,一怒之下灭了他三族。

    要说这郑老真的很明智,从李克用后来的行为看,此时开了城门后,自己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真是个问题。当然朝廷的事是耽误了,好在朝廷也习惯了。

    末代的皇帝往往生活最可怜、下场最悲惨。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握有兵权的人继续选择了观望,投降黄巢的,并不妨碍和朝廷暗通款曲,私下里忠于朝廷的,表面上还是向黄巢称臣。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打破了局面。这个人是太监监军----杨复光。

    杨复光是福建人,本性乔,小时候家里穷,家人一狠心给送到了京城当了太监。

    十几岁的小乔公公,意识到在宫里想混得好,得有靠山,于是主动给宦官杨玄价做了养子。

    成了小杨公公。因为机灵在杨玄价众多的养子当中很受大杨的喜爱。

    随着年岁的渐长,意识到仅有大杨做靠山还是不够的。于是又主动请缨,外派做了监军。

    大杨的主要工作也是监军。

    小杨公公在做监军的日子里,混的是如鱼得水,也学到了很多军事技能。

    之前提到他做中间人,替朝廷招降了王仙芝。本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被自私的宋威给破坏了。

    宋威被解除兵权,也是他的从中出力的结果。剿灭王仙芝也多是他的功劳。

    灭了王仙芝又来了黄巢,黄巢在襄阳被刘巨荣大败后。朝廷派了忠武军别将宋浩做了荆南节度使。

    宋浩之前是小杨老爹手下的一个小军官。此时带着穷人乍富的作风对待身边的同僚以及小杨同志。

    黄巢大败东逃时,曹全晸不听劝。率众渡江追击,刚过江就被泰宁军将段彦谟取代。此刻的段彦谟作为宋浩的副手,看不惯他那颐指气使的神情。

    小杨公公也巴不得宋浩去死。暗中撺掇段彦谟。由段动手,小杨向朝廷打马虎眼。

    段彦谟就雇了个杀手,杀了宋浩和他的儿子。堂堂一方节度使,还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可见小杨公公打击异己的政治手腕和决心也是不用怀疑的。

    之后,杨复光去做了忠武军的监军。而段彦谟做了荆南节度使后,和新来的监军朱敬玫关系搞得很僵,朱监军先下手除了段彦谟。朝廷想派人去接下这个官位。没人敢去。

    朱监军就选了个押牙陈儒做了节度使。乱世,身边还是多几个自己人更放心啊。

    黄巢打下长安后,派朱温攻打有三省雄关之称的“邓州”,已经领了京西南面行营都监衔的杨复光被朱温大败。带着部下,跑到许州,投靠了之前的部下,赶走薛能自称留后的周岌。此时他已是名正言顺的忠武军节度使。

    不过就是地盘比之前小了很多。周岌是880年十一月被任命的节度使。

    十二月投降的黄巢。反正在他觉得跟谁混都是混,保证我的位置,随便你们谁当皇帝。

    杨复光在一次宴会上,把握时机,晓以大义,深情演绎。力劝周岌要忠君,周岌被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边哭边点头同意给杨复光三千兵马北上勤王。杨

    复光领了人马也没忘记派人杀了黄巢的使者!以帮助周节度使坚定自己的决心。忠武节度使本来下辖三个州,许、陈蔡,蔡州此时为秦宗权所有,他也投降了黄巢。

    杨复光又带了三千人马去劝说秦宗权。秦宗权也象征性的给了他三千士卒,算是为以后留条后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