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李克用】-第2/3页





    不久,王建、李茂贞、李克用、杨行密等人公开声讨朱温,说朱温欲行篡逆,诸镇将联兵消灭朱温。朱温被骂的七窍冒烟。朱温本想出兵练练这帮大唐的“忠臣”,可又担心李晔在自己的地盘上制造麻烦,决定除掉昭宗,永绝后患。

    唐天祐元年八月,朱温派遣朱友恭、氏叔琮以及枢密使蒋玄晖等人去杀李晔。是夜二鼓,蒋玄晖等人率兵扣门请见皇帝,说是急事要面奏官家,内侍不知有诈,开门纳入众人。夫人裴贞一见来者不善,大声质问:“有急事便奏,带兵干什么?”言毕尽,汴将史太一刀将裴夫人砍死。

    昭仪李渐荣知道不妙,大呼:“大人勿伤官家!要杀就杀我们!”此时,李晔酒醒,闻变惊起,绕殿而走。史太箭步追上,正欲刺时,李渐荣扑在李晔身上。史太大喝,踢开李渐荣,一剑刺死李晔,时年三十八岁,史太然后杀掉李渐荣。乱兵又捕到何皇后,何后哭倒在蒋玄晖面前,求条活命。蒋玄晖一时心软,便免何后不杀。

    史家对李晔遇害深表同情:“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李晔可真是活的可怜,死的悲哀。

    随后蒋玄晖等人奉朱温旨意,拥立十三岁的皇太子李祚在昭宗灵前继位,更名李柷。朱温见已得手,速来洛阳处理后事。朱温确实是个好演员,伏在李晔梓宫前痛哭流涕,好不感人。朱温又去见哀帝李柷。说一定要为先帝爷报仇雪恨。

    李振密劝朱温:“司马昭使成济弑高贵乡公,今宜罪及朱友恭等人。免得大王自传恶名!”朱温真是个狠角,刚哭完李晔,就把“首逆”朱友恭给杀了。朱友恭这个冤枉啊,刑前大呼:“把我卖出来,你早晚也会不得好死!”氏叔琮被贩为白州司户,遂赐自尽。

    朱友恭的“不幸遭遇”不禁让人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就是三国时为司马昭杀死曹髦的成济。成济和朱友恭确实该死,但比他们更该死的是司马昭和朱温,至少他们的演技实在过于拙劣。没有司马昭和朱温的授意,成济和朱友恭敢去弑君?

    新皇帝即位,自然免不了一番人事调动,当然都是走走过场而已,朱温早就定好了。天祐二年三月,李柷下诏,以礼部侍郎张文蔚、中书侍郎柳璨、代理尚书左丞杨涉为宰相。柳璨是唐末著名奸臣。为了富贵,不惜出卖人格,谄事朱温。柳璨见朝中人士多有思唐之心,劝朱温除掉他们。李振也劝朱温早下决断:“此儿辈常自谓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黄河里,清流变浊流!”

    天祐二年六月。李振奉朱温命,将旧相裴枢等朝官三十多人押到白马驿,命武士尽行斩首,然后投尸于黄河,这就是唐末五代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祸。李振经常在洛阳和汴梁之间窜来窜去,为朱温办事,朝中人士多私骂李振为“鸱枭”。人皆恨其毒恶。

    虽然中原地区成了朱温的私产,但朱温还是不满足,地盘总是越大越好,没人嫌钱多。天祐二年七月,大将杨师厚受命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赵匡凝打不过杨师厚,被杨师厚端了老巢,赵匡凝狼狈逃奔淮南。

    见南方各路如此不经打,朱温复起雄心,准备连杨行密一锅端了。十月,朱温亲征淮南。朱温虽然很残暴,但他的军事指挥艺术确实很高超,“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淮南有七八年没有朱温打过大仗了,杨行密看到朱温来的气势汹汹,知道这老家伙还在记着水淹庞师古的那笔账呢。朱温的汴州军是见过大世面的,在当时能和汴军相提并比的只是李克用的晋军。

    朱温连连得手,汴军在江淮一带横冲直撞,杨行密拿他毫无办法,朱温在寿州碰上一根硬骨头,淮南军死守不出,朱温觉得无趣,打算撤军。走之前,淮南大将柴克用送哥送到大路边,斩杀汴军三千多人,朱温狼狈逃到汴梁。杨行密不久后病死,长子杨渥袭位。

    朱温在前线吃败仗,洛阳城中的宰相蒋玄晖、柳璨等“开明人士”已经开始为朱温张罗改朝换代的事情来了。蒋玄晖有些迂腐,他认为改朝换代必须遵守以前的潜规则,就是先封大国,总百揆、加九锡礼,然后再行实禅代之事。蒋玄晖说的并没有错,历史上许多改朝换代都是这样玩的,比如司马炎、刘裕、萧衍、陈霸先、杨坚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