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科考(五)-第2/4页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不能手软。”李晔吩咐道。
“陛下,那要不要彻查此次舞弊的缘由?”李磎试探道。
“不用查了,没这个必要。”李晔都知道怎么回事了,还有查的必要吗?
李磎是带着疑惑回到翰林院的,他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不彻查,而且对方的反应太过平静,仿佛知道这件事一样。可自己是在第一时间就封锁了翰林院,他也是第一个来汇报的,不可能有人抢在自己面前汇报才是。
这件事暂时肯定不能外传,毕竟还有很多试卷没有阅完,不能出乱子。
但这件事在翰林院内部却引起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惊讶这件事的规模,其次就是对于剩下试卷的评阅更加严厉,一旦有雷同卷,直接视为作弊。
后面倒是有人发现了一篇写的很不错的诗,经过两名阅卷官的评阅都是极好的佳作,朗朗上口,内容生动形象,起码两名阅卷官都认为这是两人各自阅到的试卷中,质量最好的一份。
不禁诗好,字也好。
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其笔画相对瘦硬,笔法外露,明显可见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这种字体倒不是首创,倒是跟唐初的薛曜的字体很像。
这首诗作为难得的好诗,在翰林院一众阅卷官中也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颇有名气,诗好,字又好,自然受欢迎。
不过还是有人发现了这字的出处。
国子监的博士们自然不认识这字迹,但是翰林院的认识啊,他们可没少见到这字迹的主人。
没办法,这字体太过特殊,用的人很少,加上经常用的那人身份不凡,自然惹人注意,翰林院还有不少人模样这字体呢。
看到这首诗,认出字迹的翰林院学士眼神怪异,他们可没权处置这首诗,只能送到李磎处。
而李磎也是第一次看到李晔做的诗,不是词,而是诗。
他知道李晔做了一首诗,但并没有看到内容,直到现在才看到。
毕竟曲江五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读完这首诗后,不仅仅是李磎,彭王和李振二人也都很震撼。
许久,李磎才从沉思中醒过来,第一句就是感叹,“陛下真乃大才。”
这首诗是一个叫‘李敏’(历史上唐昭宗初名李杰,担任皇太弟后改为李敏,登基后改为李晔)的考生写的,不用想,考生里没有这人。
“的确,荷花本为阴柔之美,但陛下却写出了气势宏大的壮美,阳刚与柔美结合的很好。不愧是陛下!”李振点了点头。
虽说他进士屡试不第,但不代表他就文才不行,这首诗虽说用的白描手法,但却写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这个事倒是成了翰林院的一个插曲,这些阅卷官都没想到写的最好的一首诗居然是当今陛下写的,这让他们也有些尴尬了,意味着他们教的学生有些不行啊。
当然这个事的出现也让舞弊案一事带来的压力减轻不少,
五千人的试卷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起码这两百余名阅卷官花了十五天才把试卷阅完,随后就是查雷同卷,然后再撕掉糊名的纸,给这些试卷排名。
六月十日,是今年的放榜时间,一大早国子监外面就围了上万人,这让万年县衙门的压力很大,虽说有近千衙役,但不可能都调到这里来吧,所以只能请锦衣卫和刑部的人牵来帮忙维持秩序。
“你们说今年谁会是状元?”
“不好说,据说今年清河崔氏的崔胤参加了科举,中和三年的状元可就是出自清河崔氏。”
“那你怎么不说是孔家的孔崇弼?他的父辈一门三状元。”
“孔家站错了队,孔家老大都被贬职了,孔崇弼当不了状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