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年号:乾宁!(二更)-第2/3页





    敬翔知道自家节帅担心什么,连忙劝道,“郡王,朝廷即便是要削藩,现在也不敢削到宣武军身上,朝廷需要郡王平定秦宗权的造反。而且天下强藩和其之多,以目前朝廷的实力,想要削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安史之乱后,大唐十余位帝王都在削藩,可最终也没能解决藩镇问题,就算是当今陛下有心削藩,也不一定能成功。

    当务之急,郡王应该好好利用这蔡州北面行营都统的职务,利用义成、泰宁等藩镇的军队,击败秦宗权,壮大己身实力。

    到时候,即便是朝廷要削藩,郡王也不用太过担心。”

    朱温大笑道,“先生说的是,朱某人也不是没造过反。当初朱某人能跟着黄巢攻打长安,若是后面朝廷削藩削到朱某头上,大不了朱某反了就是。”

    听到朱温把造反一词随时挂在嘴上,敬翔嘴角抽抽,他心里甚至一度有些迟疑。自己所学无非就是报效朝廷,可现在却辅佐一对朝廷毫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无丝毫敬意的朱温,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不过想到自己几次科举不中,对于世家把持科举,寒门子弟毫无机会,他心里就有些怨恨。而现在朝廷的主要大臣,无论是箫遘、孙烨、郑凝绩、李英旭都是出自世家,这样的朝廷,自己就算是效忠,也没什么好前途,

    反观朱温,礼贤下士,对自己礼遇有加。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在这里可以得到尽情地发挥,何必去朝廷坐冷炕头。

    想到这里,他心里便坚定了要辅佐朱温的想法。虽然朱温节气有失,不过所做所为,都可以看出其实做大事的人。

    “郡王说的是,击败秦宗权,接收秦宗权的地盘,到郡王就能占据富饶的中原之地。

    到时候,郡王只需要挑拨朝廷和河东李克用的矛盾,让双方打起来,这样两个大敌不要郡王动手,便会两败俱伤。而郡王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这样大业可期!”敬翔认真道。

    “不错!先生果真大才,就让那小皇帝去折腾吧,我倒要看看这天下,还能让他怎么折腾多少次。”说到最后,朱温不禁冷笑道。

    不过朱温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秦宗权再次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汴州。

    五十万大军?要真有五十万大军,秦宗权也不会被屡次败于只有不到十万大军的朱温手上。

    这只是号称,其真正只有三十几万军队。

    而这三十几万军队中,近半是流民或者强征的男丁,所以面对只有不到十万大军的朱温,也不时打败仗。

    若是不考虑这些,加上山南东道赵德諲的十几万军队,拥有五十万大军的秦宗权的确是此时大唐境内最大势力,连李晔超控的朝廷都不如其。

    而且秦宗权还称帝了,依然用的齐的国号。

    虽然朝廷削藩的意图愈发明显,不过此时藩镇之间矛盾很大,无法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就像朱温,目前也只能先把当前大敌秦宗权击败,只有这样,他才有资格去对抗朝廷。

    秦宗权攻打朱温跟李晔没关系,两人不打个一两年,也分不出胜负;至于李克用这边,也在舔伤口,同时把目光放在了昭义军和云州;至于郑从谠领军攻打赵德諲一事,还在集结军队和准备粮草,正式出征还得半个月才行。

    外面暂时没有大事,李晔就把视线放在了内部,尤其是科举。

    虽然都说科举起源于隋朝,形成于唐朝,严格来说,科举起源于唐朝。

    科举的出现,期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世家,给寒门子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唐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皇的努力,科举制度愈发完善。

    在目前的唐朝,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定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但常科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