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 暮海之宾 四
两个老人伫立在长廊的尽头,等待着渔船归来。
良久,黑暗从无尽的天际涌现而来。天上的海鸟也尽数归去。海上也开始亮起了一个个光点,那是渔夫燃起了灯笼,互相之间都能看见彼此。
而在长廊这边也有人在每个长廊的柱子边放上了一盏盏灯笼,不仅仅是为了给渔船指引方向,还有就是方便他们停泊时的照明。
远处的亮点愈来愈近…
禾鉴看了一眼长廊后方,然后对着紫袍老人开口说道:“殿下,他们马上就要到了。末将这就去叫那边的车夫把车先推过来。准备一下迎接渔船。”
“嗯,你自去忙吧!”
紫袍老人冲后面的禾鉴摆了摆手,目光却依然看着海上的星星点点。
已经多少年没有来过这儿海边了,紫袍老人这般想着。最后一次站在这海边是李锶战死的消息传来之后,他在这儿站了整整一夜。
那时,还没有这条长廊…
那时,也没有暮渔而归…
一辆辆两轮的推车被推了过来,一字排开的停在长廊之上,而车夫则站在车的一遍,整齐有秩。推车的车夫都是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着一样的装扮。
打着赤膊,披着汗肩。腿上都绑着一个个布袋子。虽然都是满头大汗,却依旧显得精神饱满。安静的站在那里,腰杆笔直。
大羲铁卫的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不会放过任何的机会去磨炼着自己,哪怕不是在军营里,也会有着他们的方式。他们还有着属于铁卫的制胜宝典,来严格的要求自己。
信仰,默契,战术,体能。
缺一不可,却又以信仰为重。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自己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才能做到在战场上的奋勇当先,以一敌百。
有着共同信仰的他们,也就有了无与伦比的默契。默契使他们不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不堪一击,反而是一个没有死角的整体。攻如利剑出窍,守如磐石稳固。
而战术提现出来的价值就是上兵伐谋,不外如是。当然,战术是要由将领来制定的。而作为士兵的他们需要的却是方法,最能有效制敌的方法…
而最后的体能是作为前三者的基本存在的,所以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群年轻人安静的站着,目光盯着渐进的渔船。以至于没有发现长廊尽头,他们眼中严酷的老将军正对一个老人躬身诉说着什么。而站在那里的老人却是不时的看向他们,面带微笑的点着头。
其实就算他们看见了,也不见得会认识这位老殿下。
“都很不错,就是想来他们在禾将军手上没少吃苦头吧?我可是知道禾将军带兵可是一套一套的,怎么说他们也得要脱好几层皮……”
紫袍老人看着禾鉴,笑着打趣他。
听完老殿下的话,禾鉴也是笑了笑。脸上闪过一丝缅怀,然后对着紫袍老人说道:“这些臭小子,虽然平日里虽然都是嘻嘻哈哈,成群结队的没个正经。不过一到训练的时候啊……却是个个都跟换了一个人一样,倒是没让末将怎么费心思。”
顿了顿,又轻声补充了一句。
“一个个啊,都是在玩命呐……”
紫袍老人点了点头,却是沉默了下来。
他明白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毫无抱怨的不要命的训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那是来自从小到大就一直被灌输的信念。他们是大羲人,祖祖辈辈都是大羲人,在大羲弱小或者受到威胁时,当为大羲而战。
而这一切需要他们通过训练而得来的实力才能做到。
还有一个原因,却是因为他们都是来自于二十年前华川之战那些战死的铁卫军的后裔。在他们的父辈战死之后,暮海方面用尽一切办法把那时或大或下的他们接到了暮海。
在暮海渐渐长大的他们,会渐渐明白很多东西。他们背负的不止是父辈遗留下来的国恨,还有家仇……
随着船上渔夫的吆喝,一个个渔船从长廊两边慢慢靠近。能看见在每艘渔船上都有着三个人,两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
“海上打渔有一定的风险,我们的渔船小是经不起大风浪的。所以安全起见,这些年轻人出海捕鱼都是要分配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在一起。这样才更能让人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