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宝印真假难辨 友贞强行挽尊



    事实证明秦始皇他老人家想太多。秦朝二世而亡。传国玉玺也就落到了汉朝手里。刘邦拿到那东西,就号称自己得到天命了。

    汉朝也确实坐了很久的江山。于是大家都觉得传国玉玺这“天命”的吉祥物作用,大概确实是有的。失去它就失了天命。得了它就得了天命!

    于是一发生动乱,大伙儿就盯着传国玉玺那个抢啊!抢得玉玺都崩了裂了,拿金子镶补上,继续抢!

    一抢抢到唐朝开国,那玩艺儿再也找不着了。不晓得掉到哪个旮旯角了,又据说是被火给烧毁了。

    李世民本来就是个大气魄的人,何况这种情况下他不看开也不成。于是在没有传国宝的情况下,他坐了江山,自己刻了玉印受命宝,重新立起个flag。

    朱温篡唐时,要紧就是把受命宝先抢到了,不然,恐怕还没有这个底气称帝。

    老晋王李克用当时跟他是死敌,论武力、论统率力,跟他比起来真的不差,却在江岸跟他死磕一辈子,也占不了他一星儿便宜,人都说果然是传国玉玺吉祥物的作用。

    就这么个宝贝,朱友贞跟朱友珪抢江山时,朱友珪宁肯死了、自己享受不到,也不能便宜了他啊!

    于是他就把这印给砸碎了、毁了——据说。

    朱友贞没有亲眼见证,本来又不是个看得开的人,实在不愿意相信这宝贝就没了,派了找了好久,怎么也找不着,再舍不得也只能撒开手了,就在库房里拣了另一方唐印先供着,另外叫工匠刻些新印给他当新的国玺。

    他给自己强行挽尊:人唐太宗不也没拿到和氏璧的玉玺,还不是自己另起炉灶。唐朝江山还不是传了那么久,万国来朝?他朱友贞也可以照这样来一局嘛!

    问题是李世民的本事,他何曾像了一星半点儿呢?

    他的跟班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嘀咕。于是忽然有一天,某个工匠“发现”了失落的受命宝!

    那宝贝是不是赝品、是不是跟班授意工匠做出来的,谁都不好说。朱友贞大喜之余,才不会自己给自己找晦气,追查什么玉玺的真正来历,就这么供着了。但赵岩自己知道:那“受命宝”是真是假,还真经不起推敲。

    这些年他也在暗暗追查受命宝的下落,得到的最可靠情报:朱友珪应该是毁了个玉印。然而会不会毁的是替身,真正的受命宝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就无论如何都查不出来了。

    如今李存勖说得了受命宝,赵岩再想到前段时间奇怪的内库“失窃”案,脑子里就“嗡”的一下:

    这这这,会不会是晋国的谍报人员比他更厉害,查出了真正的受命宝,就在库房那堆杂物里呢?

    好个朱友珪,是藏沙子于沙漠、藏水珠于大海啊!

    唉唉!赵岩懊恼得恨不能给自己一巴掌。早知道那东西在那儿,他怎么就不能去看一看呢?

    说这些也没有用了,赵岩觉着吧,现在只有积极善后:打死都不让朱友贞知道东西是他疏忽的那晚上失窃的!

    他强自镇定,照常生活。连朱友贞因马殷的待遇找他时,他也能应对得宜,给出了见解:只不过是个“诏书不名”的虚衔,又不费钱,马殷要,就给呗!为了这事儿打战可不上算。

    朱友贞觉得很有道理,就打算照这么办了。

    敬翔听说后,大呼小叫说不可以。说朝廷的地位、威信,就是建立在礼仪的基础上。诏书上的写法,就是“礼”。礼是大事。礼衰了、乐崩了、信驰了,朝廷地位下降了,这是要出乱子的呀!

    这一次,敬翔说得是有道理的,但朱友贞因为缺钱的问题,觉得都是敬翔无能的关系,对敬翔不爽已经很久了,听他说什么都不待见,这次又是脸一拉,叫左右去驳斥了敬翔一番,就把他赶出去了。

    赵岩也没把敬翔放在眼里,忙着给手下所有人发封口令:那天他没去值班,内库丢失了一枚旧印的事儿,打死都不许提!

    好在晋国那边可能为了继续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没说他们的受命宝是从梁朝偷出来的,只说是开元寺有个僧人传真,其授业恩师曾在唐末呆在长安,得到了个印鉴,当时不懂,也就当普通的宝贝藏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