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 徐都督要稳 李家军向前
严可求劝谏:“主公,大局为重。先将江山稳下来至要紧哪!”
徐温一噤,到底是枭雄,就下了决断,传令徐知诰从润州赶来援场。
严可求先安排对付米志诚,将李俨留给徐知诰对付。
李俨本是唐朝的宣谕使,在杨行密割据淮南时,以朝廷名义来传旨加监督,督着督着就留下来,也成了杨行密的人了。
杨行密死后,他也是吴境仅存的二三豪强之一,见惯风浪、家将也有不少,虽然在硃瑾起事后手忙脚乱了一下,徐氏毕竟没有他作乱的实证,要铲除,也只好硬铲了,严可求觉得等徐知诰从润州起兵前来再说比较好。
至于米志诚,严可求则已经有了办法对付。
米志诚在名义上,如今虽是泰宁节度使,却没去就镇,就官职来说,仍算是徐温的部将。严可求拿了徐温的旨意,就可以调派米志诚。
若是一般人,可以就直接发令叫米志诚来了。但严可求从小是个九曲肚肠的人,就算对付一般人,也宁愿多做些手脚、以策万全的,何况知道米志诚并不是个一般人!
他有意跟米志诚聊天,说怀疑有人跟硃瑾勾结,意图谋反,问米志诚怎么想的。
米志诚自己原是通敌的,心里怀着鬼胎,幸而知道李俨行事莽撞了,又早跟李俨不和,就把污水只管朝李俨的头上泼。
严可求心里有数了,至少米志诚跟李俨不是一路的,正好各个击破。
会不会两人中,有一个是无辜的,不用杀呢?
严可求并不是这样想的。
他觉得这两个人全除了,对徐温的权力巩固才有帮助呢!
从帝王权术出发,这也不算错。
但如今群雄并立,谁不是虎视眈眈?一国中越有更多能干将帅,越是强大。能少杀一个,便是多一分力。就算本来有反意的,如上官婉儿,武曌仍将她折服,才见皇者风范。
严可求却不是个皇者,只是个聪明人。他的聪明去不到千里江山的地步,只能折冲樽俎。
于是米志诚听说梁朝因为气不过吴国老把难民往梁朝赶、而且还总赶了生病的去,害得梁朝几乎要流行起瘟疫来,跟吴国理论,边境上起了小冲突,幸得钟泰章领兵取胜。
吴国身为诸侯国,能把称帝的朱梁打败,即使小胜,也算大捷,自然是要庆贺。
米志诚随众入宫致贺。
——他本以为是“随众”入宫,哪里知道严可求已经设下埋伏了,竟就在宫中,刀兵齐备,要把他殛杀当场!
好个米志诚,倒也了得,甫入宫门,一看情况不对,不等严可求他们发难,早挥拳打将起来!
奈何进宫见主,例不得带兵刃。他最拿手是硬弓大箭,入宫时早被收走,如今赤手空拳,哪里打得完一群如狼似虎的武士,却仍被他踢开一条血路,一路奔逃,狼奔豕突,不择去处,被逼到城楼上头,一声怒嚎,便跳下去了!
人再到下头去看,他已摔得脑浆迸流,一只头颅成了烂西瓜了。
严可求也算小心,仍然将这烂头斩下,着数人看过,虽然砸得变形了,但脸庞大小、骨胳走向,大致无异,何况衣着未变,眼看着他跳下去了,当不会有假。
那烂头便悬起示众,以为警柝。徐温又特意安慰李俨,道也听说外头传言,讲什么李俨造反,查明都是米志诚的诡计,今已将米志诚诛杀,忠奸已分,着李俨且莫担忧。
李俨心里明白,这时候讲什么忠奸?徐温让严可求在主君的宫中出白刃逼杀官员,即是大逆;但吴主自己在淮南开个小朝廷跟梁朝分庭抗礼,本身也是不臣;然而朱友贞杀了兄弟朱友珪劫了江山,难道便是正朔?再往上说,朱友珪这个帝位是把老婆献给父亲朱温才谋到的。再再往上说,朱温劫天下、李世民破隋朝杀父兄,哪个手上没有血!
李世民开了大唐盛世,绵延近三百年,将天运坐正了、又断送了。而黄巢、朱温、李克用、杨行密等一应众人,蚁乱蜂鸣,有哪个算是真把天祚坐正了?李俨只看徐温如今有权、又对他好,那便是好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