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突破境界-第2/3页
神辉也称神环,今天虽然见不到神仙,但我们可以从许多神仙的画像、塑像中看到他们脑后有一个光团,那个光团就是神辉,也叫神环。
在宋代,甭说司马天星,即便是真正的神仙,他们也不明白自己脑后的神环是怎么形成的,反正功德圆满成了神仙后,神魂强大了,自然就有神环了。
形成神环的原因这个谜,直到七百年后,才被大英帝国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光学试验中解开。
牛顿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照射时,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环。这些圆环的宽窄不等,随着与中心点的距离增加,圆环逐渐变窄。
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因此,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被称为“薄膜干涉现象”。
神辉不仅好看,代表着神仙的风仪,而且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可以说,要想劈开神环,比劈开钢铁还要难一万倍。所以说,只要成了神仙,有了货真价实的神环,想要劈神仙的脑袋或斩神仙的颈项,得先将他的神环劈开了再说。
以目前司马天星的成就,他的神念能在五十丈内传送;神识能洞穿一寸厚的非金属物品、三尺厚的非金属固体物品;他的神威能对比他的境界低的人产生一定的威压,但效果不显著;至于神辉,只有那么若有若无的一点点,基本上看不出来,只有在漆黑的环境中才能发现有淡淡的光影。
作为一个凡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接下来,司马天星又按老祖宗司马仙教给他的解除封印之法,解开了一层封印,这样,他就有了至少五十年以上的功力。
神魂强大了,内力也强大了,《飞仙剑法》中一些原来无法练习的复杂招式,现在可以开始练习了。所谓复杂,是与以前练习的单剑招式相对而言,现在这些招式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剑招,而是剑阵。
剑阵与单剑相比,自然要复杂得多,当然,威力也要强大得多,呈几何倍数提升威力。
具体来讲,他目前可以练习的有孔雀开屏、白鹤亮翅、苍龙闹海、流光溢彩这四招。还有风雨飘摇、万紫千红、日月双晖、普天同庆等招式需要等到驭气圆满境,有了外气领域后才能练习。
司马天星驭使鱼肠剑首先练习孔雀开屏剑阵,这是一招范围性防守阵法。
司马天星的鱼肠剑很短,只有九寸九分,但他用神魂将内力注入短剑中后,鱼肠剑吐出三尺九寸六分长的剑芒,剑芒的锋锐比宝剑本身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毕竟是内力外放的一种形态,并非实体,因此不具备宝剑本身坚不可摧的特性。
不过剑断了也就断了,而剑芒即便断了,只要内力未绝,会生生不息自行愈合。这就好比我们用刀去劈斩湖水、阳光、空气一样,虽然在某一瞬劈斩而过,但下一瞬又恢复如初。
因此人们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
孔雀开屏这一招,说白了就是以剑首为圆心,剑身及剑芒为半径,绕圆心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面,这个圆面姑且称其为剑盾。
这招看似非常简单,但施展起来却非常难,其难点有四:一是需要神魂驭使,而不是以手使剑;二是要将宝剑旋转一周的这个动作分解成六十个动作,而且这六十个动作要在十分之一秒完成;三是六十个动作既要一气哈成,每个动作又要保持两秒,这就相当难了,神魂不强大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这一剑阵练成后,一柄剑变成了六十柄剑,排列成一个圆面。也就是说圆面的三百六十度,每四度就有一柄剑。
更为特别的是,这个圆面实际上是一柄剑高速旋转而形成的,因此,这圆面实质本身是高速转动的,既可以抵挡对手的攻击,又可以斩断对手的兵器。
一般的武林高手,手持宝剑盘舞,也能在十分之一秒内盘舞一周,但他们只做了一个动作。不过,因宝剑移动的角速度大于十七分之一秒,尽管只有一个动作,仍然能以宝剑的残影形成圆面,但圆面只是一个模糊的虚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