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鹤蟒之战-第2/3页





    仙鹤见大蟒败逃,趁机飞扑而进,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双钢爪凌空抓住大蟒的颈部,长长的铁喙闪电般朝大蟒的左眼啄去,“扑”的一声,蟒眼被啄瞎,鸡蛋大的一颗眼球被仙鹤一升脖子吞入腹中。

    大蟒又痛又急,蟒头一阵摇摆,企图甩掉仙鹤,但仙鹤的一双利爪如钢浇铁铸般牢牢扣住蟒颈,硬是不放松丝毫。

    值此危急之际,大蟒急中生智,突然埋头向草丛中的洞口钻去。洞口比大蟒的身躯略粗少许,如果仙鹤仍抓住蟒颈不放,就会被卡在洞口,甚至被活活挤死。

    仙鹤颇具灵性,一见蟒头入洞,立即松爪,站在洞旁一喙接一喙地直往正在进入洞口的蟒身上招呼。

    巨蟒的身躯飞快地射进洞中,但尚有尺许蟒尾留在洞外,左摇右摆,再未全部入洞。

    仙鹤不疑有他,一个劲地猛啄蟒尾,蟒尾的厚皮坚甲很快被啄破撕烂,鲜血淋漓,血肉模糊。

    仙鹤欲逼出巨蟒,因而在蟒尾尽情地给巨蟒施加痛苦。

    不过,仙鹤再通灵,也无法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

    这道理只人类才懂得,并且人类也只是部分人能真正懂得。

    仙鹤得天地之灵气,长得身形巨大,它已活了千多年,故尔岁久通灵。千多年来,它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恶战,许多鹤类的天敌都败在它的钢爪铁喙下,到后来几乎是不战而屈敌之兵,敌手望风而逃。久而久之,就难免滋生出骄傲情绪。

    骄傲使人忘记了谨慎小心,变得粗心大意,其结果是使人从胜利走向失败。

    楚霸王自刎乌江、关云长败麦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仙鹤因为骄傲而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这个山谷的地理地貌它根本就没有大蟒熟悉,无疑是大蟒得了地利。

    大蟒就是要利用地利反败为胜。

    仙鹤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穷寇勿追。大蟒整个身躯都进了洞,为什么偏偏要剩尺余长蟒尾在洞外?

    仙鹤不疑有他,不停地啄蟒尾,实际上已经中了大蟒的诱敌之计。

    当然,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事情时要运用好,就太难了。连盖世英雄楚霸王和关云长都未能运用好,何况这只仙鹤?

    再说那位少年自幼博览群书,这些道理他也是懂得的,但当此时节,他也认为大蟒败局已定,仙鹤胜卷在握。只不过他是旁观者,比仙鹤要清醒点,他对那段一直露在洞外的蟒尾产生了怀疑。

    是洞太浅,蟒身已塞满了整个洞,还是其它原因。

    事实上这个洞并非是天然的,而是大蟒在若干年前就已挖掘的。与其说这是一个洞,还不如说这根本就是大蟒制造的一个陷井,一个用来捕杀猎物的掩体。

    洞的线路是一个圆,首尾几乎相连,进口和出口相距仅三尺多。

    更奇异的是巨蟒身长六丈八尺,而洞的进口到出口全长六丈五尺,也就是说,大蟒的头若从出口探出,完全可以自己咬住留在进口处的尾巴。

    洞的出口处长有蒿草、藤蔓等,将其遮掩得较为隐秘。平日里大蟒就躺在洞中睡觉,只反尾巴露在洞外,若是有什么动物去动它的尾巴,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不小心误碰,那么,那个动物的厄运就降临了,也就是大蟒的食运来了。

    一只冷血动物竟如此狡诈,真令人瞠目结舌。

    当蟒头从蒿草、藤蔓中缓缓伸出,出其不意地一下子咬住了仙鹤的双腿时,少年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惊出一身冷汗,张口结舌。

    一向心高气傲的仙鹤,于此变起俄倾之际,惊得忘了用它的铁喙去拼命,只一个劲地扑打着双翅,企图挣脱蟒吻。

    大蟒咬住仙鹤的双腿不放,并且将头缩进洞口里去。此时,仙鹤已法再用铁喙去啄大蟒了。

    巨蟒的头仍在往洞中退缩,仙鹤的双腿以及屁股均已被大蟒拖入洞中,唯余双翅卡在泂口,头颈部虽在洞外,但无法攻击大蟒。

    仙鹤双翅扑腾,劲力奇大,直拍得地面泥土纷飞。转瞬间,地上就被拍出两条两丈多长、数尺宽的坑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