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招收难民-第2/2页
“刘三,盖州人,二十岁,去,留在这也是个死。”
中年人记录完毕,递给刘三一个牌子,笑着说道;“牌子收好了,去那边吃点东西,恢复些体力。”
打发了走了刘三中年人又喊了一嗓子“下一位。”
“姓名?那人?年龄?旅顺去不去……”
“俺叫李二牛,盖州人,三十八岁,铁匠,去旅顺。”
这些记录员都是王宏博在大批量招收难民前,提前从难民里招收的。王宏博的家丁队里识字的人,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王宏博开始的时候,是真的打算只招收1800名家丁。可是当他看到难民的惨状后就改变想法了,既然他们留在这也是个死,不如都带回大连湾。反正大连湾靠海,实在不行组织难民出海打鱼。再说了建设大连湾和三山岛也需要人手。
短短的几天里王宏博招收了1800名家丁,1000多匠户。这几天里王宏博带领的家丁队都在招收难民,期间只要人出来闹事,立刻就会被弹压,稍有反抗就是一刺刀捅过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王宏博这次在登州大概招收了三万多难民,王廷试得知此事心里一块大石算是落了地,心里十分感激王铭。
王廷试也十分够意思,立马让登州水师负责把这些难民运送到大连湾。王宏博得知此事后,也没有小家子气,让自己的幕僚田元皓给王廷试送去了两千两银子。
田元皓就是这些难民里的一员,他是一名秀才,他是在城里靠摆摊给别人写书信为生。当家里人赶到城里告诉他,有人在城外大批量招收难民时,心里一动马上就收起摊位赶到城外。王铭看他是一名秀才,就请他做了一名记录员。通过几天的互相了解,王宏博发现这哥们眼光十分独到,特别是对朝廷眼下局势的看法,可以说他是大明朝为数不多的明白人。
王宏博带领家丁队和难民反回大连湾,马上组织难民加快建设大连湾军堡和大连湾东面的烽火台。
建奴不是喜欢等海水结冰,踏冰而来吗?那好,我就给你来个烽火台加铁丝网。驻城我是驻不起,但是建几个烽火台外加铁丝网是没有问题的。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