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于智 初尝爱情-第5/15页
于智承受过中考的压力后,对学习产生了畏惧与厌烦,虽考上了高中,但仍选择了“大型幼儿园”,可能是幼儿时没上过托儿所,有所遗憾,弥补一下人生空白吧。“幼儿园”的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上课睡觉、小声聊天都是可以的,老师们都很和善,对于经历过中考磨砺后的我们都有些同情,不好说话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说话的则放任自流。偶尔也会碰见一些油盐不进的,那就只有硬着头皮跟着学了。虽然我们是学习和生活的逃避者,但不代表我们就是愚不可教的蠢笨学生。老师的智慧、经历、能力以及见识都远超于我们,但我们中的佼佼者,也还是能把老师戏耍的团团转。会计学必会的技能是珠算,学习珠算最基础的就是从一加到一百,俗称打百字。教学要求是从一加到一百用时一分四十秒,但竟有同学能在一分钟之内打完,而且还是个每天上课都睡觉的学生。测验当天老师意外发现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回想自己的学习阶段也没这么优秀过,更何况是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学生,真是惊出了自己一身冷汗。老师默默的站在这位“天才”的身边,紧握秒表观察着他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足足让这位“天才”演示了十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原来这位“天才”在打算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数字,但又通过很熟练的技法,掩饰住了这些小伎俩。看得老师眼花缭乱,唯有目不转睛的自叹不如。在真相大白后,老师也笑的不能自已,拍着“天才”的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我们不耐烦的听着这个故事《滥竽充数》,笑话着老师的无知与无趣,但在多年后,才真正听懂了故事外的弦外之音。
喜欢一个人是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最快也最高效激发一个人潜力的事情。李浩东在张灵来到公司后变得非常勤奋,以前从来不与我和高致远谈论设计有关的问题,但现在偶尔也会跑到我身旁与张灵我们一起研究方案,虽不怎么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总能让枯燥的气氛变得活跃,而且有了他的参与,后勤工作也变得好了起来,倒水买饭、搬运图册、颜色校准都被他一个人承包了。高致远发现了我们这边的变化,也参与进来。我和高致远都了解李浩东的真实目的,所以经常会在不需要我们的时候自觉的端起水杯,走到一旁去做些别的事情。
今天不知为什么张灵会跳到我的皮筏上,我看着满脸笑容、调皮的、看着我的张灵,不忍心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没有人知道我喜欢石秋萍(我的那个她)。
我和张灵都没有划船的经验,无法掌控皮筏的走向,虽然心里很急,但皮筏却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有时竟像喝高了的醉汉,东一下,西一下,在河水中左右摇摆着。我努力的划着,试图操控着皮筏,向我的“她”慢慢地靠拢。
她坐在远处的皮筏上,背对着我,我只能看见她乌黑的秀发整齐的散落在肩头,虽然只能远远地望见她的背影,但也觉得好美,我的眼神片刻也不愿离开她。她永远是那样的平静,感觉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影响。她究竟是怎样想的?她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我?她一点也不喜欢我吗?刚才她挪动的脚,迈开的腿都只是偶然吗?我心里又是疑问,又是悔恨。脸上却装作若无其事,不敢也不愿表现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