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坑的传说5-第7/11页
真是秀才碰到兵,有理讲不清!邓太公骂着娘带着邓家岙村民,个个抱头鼠窜回到邓家岙。
二十五、邓太公告状
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呢?邓太公找了邓老爹商量。邓老爹说:
“论势力我们不如人家,他们杨氏宗族,人多势众,山外的横渡村也姓杨,且同宗,尽管我们有邓家山帮衬,但是,我们两村相加起来没有横渡村一半人众。械斗起来,横渡村一定插手,那么我们肯定输了。如果我们就此算了,今后我们在这‘鬼叫崖’山区怎么抬得起头?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所以我认为如今之计,只能上官府告他一状:(1)告阿四先奸后娶,(2)告他强抢民女。”
邓太公说:“现在,他们强辞夺理,说是观音菩萨与邓大为媒。释迦牟尼与送子娘娘证婚。天下大雨是天作之合。简直一派胡言。”
邓老爹说:“他们拿这些子虚乌有的来说事,我们还怕他不成?邓大可是我们邓家的人,还能帮这穷小子?再一个离这里有十里来远有个关岙村的,有个巫婆,她能把长的说成圆的,把方的说成扁的,把死人都能说活!我们请她出来帮忙,凭她的影响力,阿四这穷小子能有啥能耐可言?”
邓太公说:“那这些事也只能拜托你来办了。……”
第二天,邓太公请人写了疏状在尤知府那里将阿四告了。
原来清朝法律也很严厉的,先奸后娶与强抢民女是属重案要案。尤知府接了诉状不敢怠慢,即日带了张明、赵黑、陈五、王六等一干人马上了窝山,窝山尤知府也熟,他先去了阿四家,阿四家徒四壁,有一老母,及新来的儿媳邓小花。尤知府问及阿四,邓小花说阿四在地里干活。又问及他们之间事情时,邓小花说:“在事情发生之前早两夜,观音菩萨跟我说,要给我做媒,醒来却是一梦。我也不介意,转天我去姑姑有事,回来路上,天降大雨,雷电交加,幸好见前方有新盖庙宇,我跑去避雨,谁知阿四已避雨在前,他见我衣裤湿透,主动把干燥衣裤让给我穿。是夜寒风四起,天冷难忍,阿四在菩萨面前,剧力运动以抗严寒。我于心不忍,想起观音菩萨说要给我做媒,我暗暗称奇,于是,我上前拉他,大家挤在一起可互相取暖。……”
邓小花说到这里忍不住放声大哭着说:“我们临分手时让阿四来我家提亲,但因阿四家贫无力筹办彩礼,一拖再拖,……后来族长邓太公说我未婚先孕让祖宗蒙羞,定我死罪,我认为我纵有千般不是,也罪不致死,就算有罪也应让官府按律定罪为妥。邓族长身为一族之长私立公堂,草菅人命,该当何罪?后来,阿四的几个朋友路见不平救我于危难之中……”
尤知府说:“身为族长管理族中事务,一切责罚都可擅自处理,但涉及生死当由官府按律定罪!不可擅自主张。”
尤知府见阿四家贫,但为人善良,上次因喜娃案亦有所接触,形像不错。动了侧隐之心。有心成全他与邓小花的婚事。但因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得不费些苦心。从阿四家出来,尤知府又去拜访了杨族长,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接着又去邓大新建的庙上察看。
邓大所建的庙宇,与其说庙倒不如说是道观。说他是道观却又不象,就这样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建筑。庙宇坐北朝南,进了大门右面三间,看样子作庙宇用,中间已塑上了释迦牟尼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左边那间已塑上送子娘娘神像,且都已上漆,但未开光。右边那间空着,靠墙边地上铺着稻草。上面摊的凉蓆还在,就是这个地方被阿四和邓小花涉足先登成了结婚的洞房。尤知府苦笑一下,置干柴于烈火之上岂有不着之理?观音菩萨做媒,虽属托辞,却也入情入理。
尤知府正想着,邓大从外进来,見知府前来察访,急行大礼,说:“草民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尤知府说:“那来的话!法师年轻有为,老夫早有耳闻,只是公务缠身无缘拜识,……”
邓大说:“大人客气了,草民学识浅薄,且又刚出道,难免有诸多不懂之处,还请大人多多指教!这个庙宇本坐落上面四五十米处己废弃多年,本想就地重修,但因诸多原因未尝如愿,现搬迁到此重建。我出身道教,现建佛教菩萨,似有不妥,所以傍边空余的房屋将塑道教神像,在这个庙宇里来个道佛合建,这样可否?……”邓大说着指了指那些空着的房子。接下说:“我认为不论道教还是佛教,只要能为民众谋福祇的都应等同看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