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宣战-第3/3页
日本政府也没有宣战,在日本御前会议上,裕仁君臣也曾就宣战、绝交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经首、陆、海、外四相会议就宣战问题交换意见之后,由于宣战对日本的利害得失错综复杂,会议的一致意见是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淞沪会战展开以后,日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一些人要求政府对中国宣战,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9月中旬,近卫总理大臣认为,从一个国家应有的行动和求得早日结束战争来看,宣战也许是可行的。他指定官房长官风见章同陆、海军方面协商此事。但是,陆、海军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军用物资的原料靠外国进口,如宣战,日本所需军用原料进口将很不自由,将会对国防力量造成损害。
不久之后,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军队又提出了宣战的要求,理由是不宣战有诸多不便,如对占领地的海关、邮政、金融等不能接收,作战方面也受到制约;在占领地区组织傀儡政权,一些亲日派怀疑日本的决心,因而不大热心等。对此,日本政府于1937年11月1日在内阁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有关宣战问题的委员会,人员由企划院总裁、次长及各省次官组成,同时在陆、海、外三省也进行同样性质的研究。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宣战对日本方面不利,因此也就没有宣战。
都打了这么长时间双方都没有宣战,老蒋没想到一夜醒来日本政府竟然宣战了,这对他以及整个国民政府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中日一旦宣战,那么日后就没有回旋余地,也就是断绝了与日本和谈的可能。其次,其他国家将被迫保持中立,就无法援助中国,如苏联和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就要停止,而失去国际援助的中国,将更加困难。三是侨民问题,日本在中国的侨民可以快速撤离到英租界和法租界,但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就没有地方可去,而中国也没有能力派船运送侨民回国,对中国不利。日本冷不丁这么一宣战可把老蒋逼到了墙角,老蒋刚刚好了不到12个小时的心情再度郁结了起来。
本章完